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中国大陆科钻工程筹备阶段
从1997年9月开始酝酿,1998年2月25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研究中心召开了“关于编写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立项报告的商议会”,对报告内容、进度等达成共识,同时对各子工程的编写作了分工。立项建议书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国土资源部于1998年12月正式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报出《关于报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立项建议书的函》(国土资函[1998] 377号)。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1999年9月27日下达了《关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计高技[1999] 1423号),原则同意所报建议书,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启动。
此后,项目进入筹备实施阶段。筹备工作包括组织机构的落实、预先导孔施工、确定钻fL地址以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开工报告等。
为加强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的组织领导,国土资源部成立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领导小组,由副部长蒋承崧兼任组长,成立了项目法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以下简称科钻中心),成立了由3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1999年12月14日科钻中心召开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启动动员大会”,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蒋承菘副部长宣布“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一、预先导孔施工。
为了解钻探施工地点及周边地区更为详细的地质构造、岩层的岩性和产状、地温梯度和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所需的有关信息,同时进行钻探技术试验,积累钻探施工经验,科钻中心先后在科钻一井附近施工了三口预先导孔和一口钻探技术试验孔:①1997年11月,在江苏省东海县芝麻坊完成了孔深430m的预先导孑LI(CCSD-PPI);②1998年12月8日~1999年6月6日,在东海县毛北完成了孔深1028. 68m的预先导孔Ⅱ(CCSD-PP2);③2001年,在江苏省赣榆县岗上的超基性岩体中施工了孔深700m的预先导孔Ⅲ(CCSD-PP3);④为探索提高科学钻探在硬岩中钻进效率、有效防止孔斜的途径,在距CCSD-PP2约20m处设计了一个lOOm的钴孑L,专门进行了液动锤钻进试验,为科钻一井的施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科钻一井孔位确定。
为在东海地区选定孔位,科钻中心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了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发现东海县毛北地区符合选孔的原则。该地区地下3~4km存在高密度、高电阻、高波速的强反射体,并位于整个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的最深部位,5km深钻就可以打穿四大岩片。同时,这里也是超高压变质带中倾角最缓的部位,通过较短距离可以穿过多个单元。地温测量表明,这里的地温梯度不高(约2.5℃/lOOm),有利于钻探工程实施。
在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的地表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完成了钻探靶区的1 2 5000和1: 10 000万地质填图(1998~1999年),确定了钻孔选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完成了横穿造山带的160km地震反射剖面,建立了造山带岩石圈构造剖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的一些浅钻孔岩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新整理和编录,并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钻孔地区地下浅部地质构造的宝贵资料,为钻孔孔位的最后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东海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其中包括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物理和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97年12月24日科钻中心召开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选孔研讨会”,邀请了40多位国内地质专家学者与会,许志琴院士和杨文采博士分别介绍了在东海县进行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的结果,对东海县毛北、芝麻坊和汤庄三个地点的优缺点进行评述。通过热烈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毛北的条件相比之下要好一些,可以作为首选靶区。
2000年10月10日,科钻中心向部科学钻探领导小组报送“关于确定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孔施工地点的请示”,建议:先导孔孔位的地理坐标为X=3809. 530km,Y=40 377. 874km;主孔孔位地理坐标为X=3809. 530km,Y=40 377. 980km。10月27日,领导小组召开了“审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提出的关于大别一苏鲁科学钻探孔位建议的会议”,同意科钻中心提出的主孔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提出的关于大别一苏鲁科学钻探孔位建议的会议”,同意科钻中心提出的主孔孔位的建议(中科钻领[2000]1号)。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工。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的工作程序,“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开始进入可行性评估、工程设计评估和批准开工报告阶段。
1.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领导小组于1998年11月9日召开会议,责成科钻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9年1月科钻中心起草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并根据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设计须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经过招标在征得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产业化处的认可后,委托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石油钻井所(以下简称德州所)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最终编写工作,并于4月双方签订合同。德州所接手后,组成了由物探、测井、实验地质、钻井、钻井液、计算机等专家组成的课题组,6月底完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稿。6月与ICDP运作支持组的4位专家讨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以后合作的意向,ICDP运作支持组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提技术方案予以认可并签署了在一些领域开展具体合作的备忘录。之后,7月12日,在北京邀请l8位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稿进行了初审,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8月,承担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第二次修改。9月16~18日,科钻中心工程部与地学部5人赴德州,对可行性研兖报告进行了详细讨论,完成了第三次修改。1999年11月8日在科学钻探国家实验室召开了有24位钻探、测井专家参加的专家研讨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钻探、测井部分又一次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承担单位根据会议形成的修改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最终修改定稿。
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2月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呈报《关于报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国土资函[2000] 90号)。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2000年3月18~19日及4月18~19日分别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部分和总体部分进行了两次专家评估论证,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于2000年7月31日下达了《关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高技[2000] 1068号),批准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2.工程设计与工程开工报告。
2000年7月,科钻中心通过招标选定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钻井研究所(即德州所)承担项目的工程设计,11月完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根据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的委托,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于2000年11月14~15日主持召开了专家审查会议,24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专家组审查的结论意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工程设计目标明确,内容全面,采用的技术方案先进、措施可行,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专家组认为,该设计已可用于项目的工程施工。希望按专家组建议对设计报告进行适当的调整后尽快报批,组织实施。”
根据专家组对工程设计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后,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1月3日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呈报<关于报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工程设计的函》(国土资函[2001]l号),于2001年2月6日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报送了《关于申请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开工的函》(国土资函[2001] 69号)。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工程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于2001年8月2H下达了《关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开工建设的批复>(计投资[2001] 1427号),批复中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请你部按照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将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报送我委备案。”
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招投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大型科学工程项目。为保证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 施工任务,采取了公开招标的方式来优选项目的施工队伍。
1.钻探子工程招投标。
2000年底前完成了标书制订、发送、队伍考察等,2001年1~3月完成了评标、议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等。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于2000年11月发布《钻探子工程招标文件>,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集团公司川东钻探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四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钻井工程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等5家钻井公司投标,2001年1月5日正式开标。科钻中心组织了考察组,于2000年12月4~30日期间分别对5个钻探工程投标单位的设备能力、人员素质、施工经验、资质与业绩、管理情况和施工报价等进行了全面考察。
2001年1月10~12日,评标委员会在北京怀柔进行封闭评标。评标委员按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对项目难点与技术关键的把握、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与可操作性、设计内容是否齐全、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工期安排是否可行、是否提出招标文件未作规定的其他合理措施与条款或建议以及投标报价、资格资质、文件内容格式、人员结构、同类工作业绩等进行评审、打分,从5家投标单位中择优选取前两名进入议标程序。1月15~19日科钻中心与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集团进行了议标谈判,春节后与中标单位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进行了商务谈判。2月27日科钻中心下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中标通知书”,3月6日在国土资源部隆重举行了钻探子工程承包合同签字仪式。
2.测井子工程招投标。
华东石油局测井站、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华北油田测井公司和中国海洋测井公司参与了CCSD测井子工程的施工投标,2001年1月3~15日对5个单位的资质、技术、设备和人员进行了考察。
2001年2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了CCSD测井子工程评标工作会议,确定了议标单位。3月12~13日,与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议标。3月15~19日发出中标通知书,与中标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商谈合同细节,并正式签订了施工合同。
3.选定钻井监督单位。
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国际通行的监督制为日常生产管理方式。经专家推荐,在四家希望承担本项目监督工作的单位中择优选取了富有国内外钻井项目监督经验的华北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为本项目先导孔的监督单位,并编制了“钻井监督工作细则”、“钻井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向监督单位提供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等文件资料,使其尽快了解科学钻探及其与常规石油钻井在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区别,以利于其尽快进入角色。
五、更为务实的国际交流合作。
ICDP于1999年10月15日在德国波茨坦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召开第四次理事会。ICDP执委会主席艾默尔CCSD-PP2事会报告了我国大别一苏鲁科学钻探项目的进展,我国代表补充作了汇报。
报告介绍了CCSDPP2孔发现了金刚石、超高压变质岩石及活细菌,进行了垂直地震反射VSP测量,地面完成重磁测量,获取了大量资料及新认识,成功地采用了螺杆马达纠斜及两种类型的液动锤的试验等。特别报告了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批准了该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并展示了“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大别~苏鲁科学钻探项目正式启动的消息,代表们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于2000年4月3日~6月30日派出6名科技人员去德国ICDP进行技术培训。
此后,项目进入筹备实施阶段。筹备工作包括组织机构的落实、预先导孔施工、确定钻fL地址以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开工报告等。
为加强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的组织领导,国土资源部成立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领导小组,由副部长蒋承崧兼任组长,成立了项目法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以下简称科钻中心),成立了由3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1999年12月14日科钻中心召开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启动动员大会”,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蒋承菘副部长宣布“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一、预先导孔施工。
为了解钻探施工地点及周边地区更为详细的地质构造、岩层的岩性和产状、地温梯度和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所需的有关信息,同时进行钻探技术试验,积累钻探施工经验,科钻中心先后在科钻一井附近施工了三口预先导孔和一口钻探技术试验孔:①1997年11月,在江苏省东海县芝麻坊完成了孔深430m的预先导孑LI(CCSD-PPI);②1998年12月8日~1999年6月6日,在东海县毛北完成了孔深1028. 68m的预先导孔Ⅱ(CCSD-PP2);③2001年,在江苏省赣榆县岗上的超基性岩体中施工了孔深700m的预先导孔Ⅲ(CCSD-PP3);④为探索提高科学钻探在硬岩中钻进效率、有效防止孔斜的途径,在距CCSD-PP2约20m处设计了一个lOOm的钴孑L,专门进行了液动锤钻进试验,为科钻一井的施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科钻一井孔位确定。
为在东海地区选定孔位,科钻中心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了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发现东海县毛北地区符合选孔的原则。该地区地下3~4km存在高密度、高电阻、高波速的强反射体,并位于整个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的最深部位,5km深钻就可以打穿四大岩片。同时,这里也是超高压变质带中倾角最缓的部位,通过较短距离可以穿过多个单元。地温测量表明,这里的地温梯度不高(约2.5℃/lOOm),有利于钻探工程实施。
在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的地表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完成了钻探靶区的1 2 5000和1: 10 000万地质填图(1998~1999年),确定了钻孔选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完成了横穿造山带的160km地震反射剖面,建立了造山带岩石圈构造剖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的一些浅钻孔岩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新整理和编录,并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钻孔地区地下浅部地质构造的宝贵资料,为钻孔孔位的最后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东海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其中包括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物理和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97年12月24日科钻中心召开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选孔研讨会”,邀请了40多位国内地质专家学者与会,许志琴院士和杨文采博士分别介绍了在东海县进行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的结果,对东海县毛北、芝麻坊和汤庄三个地点的优缺点进行评述。通过热烈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毛北的条件相比之下要好一些,可以作为首选靶区。
2000年10月10日,科钻中心向部科学钻探领导小组报送“关于确定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孔施工地点的请示”,建议:先导孔孔位的地理坐标为X=3809. 530km,Y=40 377. 874km;主孔孔位地理坐标为X=3809. 530km,Y=40 377. 980km。10月27日,领导小组召开了“审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提出的关于大别一苏鲁科学钻探孔位建议的会议”,同意科钻中心提出的主孔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提出的关于大别一苏鲁科学钻探孔位建议的会议”,同意科钻中心提出的主孔孔位的建议(中科钻领[2000]1号)。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工。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的工作程序,“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开始进入可行性评估、工程设计评估和批准开工报告阶段。
1.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领导小组于1998年11月9日召开会议,责成科钻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9年1月科钻中心起草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并根据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设计须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经过招标在征得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产业化处的认可后,委托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石油钻井所(以下简称德州所)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最终编写工作,并于4月双方签订合同。德州所接手后,组成了由物探、测井、实验地质、钻井、钻井液、计算机等专家组成的课题组,6月底完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稿。6月与ICDP运作支持组的4位专家讨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以后合作的意向,ICDP运作支持组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提技术方案予以认可并签署了在一些领域开展具体合作的备忘录。之后,7月12日,在北京邀请l8位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稿进行了初审,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8月,承担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第二次修改。9月16~18日,科钻中心工程部与地学部5人赴德州,对可行性研兖报告进行了详细讨论,完成了第三次修改。1999年11月8日在科学钻探国家实验室召开了有24位钻探、测井专家参加的专家研讨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钻探、测井部分又一次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承担单位根据会议形成的修改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最终修改定稿。
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2月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呈报《关于报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国土资函[2000] 90号)。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2000年3月18~19日及4月18~19日分别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部分和总体部分进行了两次专家评估论证,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于2000年7月31日下达了《关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高技[2000] 1068号),批准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2.工程设计与工程开工报告。
2000年7月,科钻中心通过招标选定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钻井研究所(即德州所)承担项目的工程设计,11月完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根据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的委托,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于2000年11月14~15日主持召开了专家审查会议,24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专家组审查的结论意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工程设计目标明确,内容全面,采用的技术方案先进、措施可行,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专家组认为,该设计已可用于项目的工程施工。希望按专家组建议对设计报告进行适当的调整后尽快报批,组织实施。”
根据专家组对工程设计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后,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1月3日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呈报<关于报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工程设计的函》(国土资函[2001]l号),于2001年2月6日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报送了《关于申请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开工的函》(国土资函[2001] 69号)。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工程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于2001年8月2H下达了《关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开工建设的批复>(计投资[2001] 1427号),批复中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请你部按照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将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报送我委备案。”
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招投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大型科学工程项目。为保证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 施工任务,采取了公开招标的方式来优选项目的施工队伍。
1.钻探子工程招投标。
2000年底前完成了标书制订、发送、队伍考察等,2001年1~3月完成了评标、议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等。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于2000年11月发布《钻探子工程招标文件>,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集团公司川东钻探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四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钻井工程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等5家钻井公司投标,2001年1月5日正式开标。科钻中心组织了考察组,于2000年12月4~30日期间分别对5个钻探工程投标单位的设备能力、人员素质、施工经验、资质与业绩、管理情况和施工报价等进行了全面考察。
2001年1月10~12日,评标委员会在北京怀柔进行封闭评标。评标委员按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对项目难点与技术关键的把握、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与可操作性、设计内容是否齐全、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工期安排是否可行、是否提出招标文件未作规定的其他合理措施与条款或建议以及投标报价、资格资质、文件内容格式、人员结构、同类工作业绩等进行评审、打分,从5家投标单位中择优选取前两名进入议标程序。1月15~19日科钻中心与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集团进行了议标谈判,春节后与中标单位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进行了商务谈判。2月27日科钻中心下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中标通知书”,3月6日在国土资源部隆重举行了钻探子工程承包合同签字仪式。
2.测井子工程招投标。
华东石油局测井站、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华北油田测井公司和中国海洋测井公司参与了CCSD测井子工程的施工投标,2001年1月3~15日对5个单位的资质、技术、设备和人员进行了考察。
2001年2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了CCSD测井子工程评标工作会议,确定了议标单位。3月12~13日,与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议标。3月15~19日发出中标通知书,与中标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商谈合同细节,并正式签订了施工合同。
3.选定钻井监督单位。
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国际通行的监督制为日常生产管理方式。经专家推荐,在四家希望承担本项目监督工作的单位中择优选取了富有国内外钻井项目监督经验的华北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为本项目先导孔的监督单位,并编制了“钻井监督工作细则”、“钻井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向监督单位提供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等文件资料,使其尽快了解科学钻探及其与常规石油钻井在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区别,以利于其尽快进入角色。
五、更为务实的国际交流合作。
ICDP于1999年10月15日在德国波茨坦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召开第四次理事会。ICDP执委会主席艾默尔CCSD-PP2事会报告了我国大别一苏鲁科学钻探项目的进展,我国代表补充作了汇报。
报告介绍了CCSDPP2孔发现了金刚石、超高压变质岩石及活细菌,进行了垂直地震反射VSP测量,地面完成重磁测量,获取了大量资料及新认识,成功地采用了螺杆马达纠斜及两种类型的液动锤的试验等。特别报告了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批准了该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并展示了“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大别~苏鲁科学钻探项目正式启动的消息,代表们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于2000年4月3日~6月30日派出6名科技人员去德国ICDP进行技术培训。
上一篇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技术与国际的交流活动
下一篇 > 中国大陆科钻施工期间的国内外科技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