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热分布规律
西藏自治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1. 西藏自治区地形地貌特征
西藏自治区的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西藏自治区的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6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西藏地貌大致又可分为喜玛拉雅山区,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藏北高原湖盆区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1)喜马拉雅高山区:位于藏南,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山区西部海拔高,气候干燥而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物繁多。喜马拉雅山顶部长年覆盖冰雪,其南北两侧的气候与地貌均有很大差别。
(2)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经的地方。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曲等河谷平地。谷宽一般5-8公里,长70-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沟渠纵横,富饶而美丽,为西藏主要农业区。主要的湖盆谷地有札达盆地、马泉河宽谷盆地、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湖盆地,羊卓雍错高原湖泊区等。
(3)藏北高原湖盆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包括南、北羌塘山原湖盆地和昆仑山区,约占自治区面积的2/3。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丘顶到平地,相对高差只有100-400米。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处常潴水成湖,“羌塘”为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4)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地。大致位于那曲以东,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夹持着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简称东部三江。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复杂,从西往东由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和芒康山组成。该区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顶平缓;南部海拔4000米以下,山势比较陡峻,顶谷高差可达2500米。山顶为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南部峡谷区奇特的景色。
2. 西藏自治区区域构造概况
青藏高原构造作用强烈,由北向南,依次被4条地槽所分割,他们依次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槽、喀喇昆仑-唐古拉地槽、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槽、北喜马拉雅地槽。它们都围绕印度地台程北东方向的弧形分布。由前3条地槽,又发育有3条缝合带,它们依次为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班公错-怒江缝合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雅鲁藏布江以北,构造趋于稳定,以南由于印度板块的的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SEZ走向的逆冲断层带。
西藏地热活动区位于喜马拉雅地热带中,高温地热资源占全国地热总量的80%。西藏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铁路沿线的拉萨-尼木-羊八井-那曲-错纳湖一带,此外“一江两河”地区和藏北无人区也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西藏地热分布按其地热活动形迹、显示特征和区域地质,大致划分为三大区域:藏北低、中温水显示区,“三江”上游中、高温热水显示区,藏南部谷地高、中温水汽显示区。
4. 西藏自治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西藏地热活动总体上具有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格局。西藏高原是由古板块构造带与活动构造带交织形成的凌块状构造体制。该体制控制了西藏地热活动的空间展布形态。活动构造带大致是在雅鲁藏布江以北的羊易、羊八井附近,率先活动、破裂,在南北挤压条件下,渐次向北迁移、发展,直至最终消失。
4.1 与板块构造带及断裂的关系
在始新、渐新世之交,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间的中介大洋完全潜没在西藏陆壳之下,使两个陆壳在雅鲁藏布江一线直接相碰,形成了雅鲁藏布缝合线,沿线则出现喜马拉雅地热带。在空间上,西藏地热活动严格受板块构造带和活动构造带控制,主要的地热活动局限于喜马拉雅山弧与班公湖-怒江构造带之间,属于喜马拉雅地热带。
喜马拉雅地热带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其西段主要为北西走向,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断裂方向一致;其中段由东西向转为北东向,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弧形断裂方向一致;其东段又转为北西向,与三江构造体系方向一致。总体上,都是处于活动板块消减带的边缘地区,由于大陆板块间的俯冲、碰撞和磨擦,产生地壳局部重熔和岩浆侵人,从而成为地热田的热源。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继续北进,雅鲁藏布古消减带的消减作用被一系列自北而南逐渐年轻的逆掩断裂所取代,使地热带不是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之北,而是跨两岸展布。水热区的位置则受南北向次一级张性断裂及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扭性断裂或断裂的交汇点所控制。
4.2 与活动构造带的关系
从古板块构造带总体而言,西藏境内的高温显示区多集中于雅鲁藏布江断裂两侧,班公湖-怒江构造带的地热显示强度次之;北带则更弱,仅有零星的低温温泉出露。在活动构造带内,地热显示强度与构造活动的强弱规律基本吻合。活动构造带南段,显示类型多、强度大,诸如众多的沸泉、水热爆炸、喷汽孔等;而北段则以单调的中、低温温泉出露为主。
此外板边水热活动或地热活动,是下行板块的消减侧和仰冲板块的相对运动的产物。消减侧一般为冷带,它的传导热流量一般大大地低于大地平均热流量。相对仰冲侧为“热带”,由于沿贝尼奥夫面发生部份重熔,使地表上出现火山和强烈的水热活动,传导热流量也往往高于大地平均热流量。同理,冈底斯弧以南喜马拉雅弧以北的喜马拉雅地热带亦必处于仰冲侧,与此作相对运动的俯冲侧应在喜马拉雅弧以南。造成喜马拉雅地热带现代水热活动的原因只可能是印度洋板块继续向北运移,并使印度次大陆地壳沿印度河-恒河深坳槽向西藏高原地壳下俯冲。
图1 西藏地热分区活动略图
1.雅鲁藏布江地热活动带;2.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活动带;
3.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地热活动带;4.藏北地热活动区;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热活动区及狮泉河地热活动区。
5. 其他
在时间上,中新世以前,古板块构造带由北向南迁移,地热活动也随之迁移;中新世以后,活动构造带自南而北有渐次迁移并趋减弱、消失之势,板块构造带由南向北继承性活动减弱,三江断裂带应力继续集中,由此可见藏南属于较年轻的板块活动边界,且现今仍在活动,而藏北属于早期的板块活动边界,已经封闭,趋于稳定。从而可以认定藏南属于新兴的水热活动区,藏北则是垂死的水热活动区,藏南的水热活动要比藏北的年青得多。藏南出现多个水热爆炸区,水热爆炸活动极共频繁,说明藏南水热活动的热补给量还远远超过热排放量,它们之间还没有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
图2 西藏地热活动演变过程图
上一篇 > 江苏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下一篇 >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